化龍池、伏龍山、千龍湖、登龍寺、龍洲……
長沙藏“龍”地都有傳奇故事
長沙化龍池古街中的化龍井。
龍年來到,關(guān)于龍的吉祥語是不是聽到了不少?
中國人喜愛龍這一形象,不僅有著大量跟龍相關(guān)的成語、俗語,在生活中也常見龍的元素?!褒垺弊值孛休d綿延不絕的“文化基因”,也見證著一方土地的滄桑巨變。在長沙,不管是老長沙的街巷、地標(biāo),還是新興的商業(yè)體,都有不少帶著“龍”字的名稱。
■文/圖/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虢燦
【化龍池】 曾有“長沙秦淮河”美譽
提到長沙帶“龍”字的地名,化龍池一定是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。
曲折迂回的幾百米化龍池巷現(xiàn)在是眾多游客必去的打卡地,古色古香的街道里霓虹燈閃爍,正如蓬勃的年輕人給這座老街帶來青春活力。而曾經(jīng),化龍池也是繁華的商業(yè)街道,享“長沙秦淮河”之美譽,還有詩贊曰“漫信古來卑濕地,樓臺燈火似秦淮”。
著名文史研究專家、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先樞先生說起長沙關(guān)于“龍”的地名如數(shù)家珍,化龍池、回龍鋪、龍伏鎮(zhèn)、烏龍庵、登龍寺、千龍湖、潯龍河乃至湘江江心洲龍洲,他都能將典故歷史信手拈來。2月6日,陳先樞給記者介紹了長沙幾處含“龍”字地名的歷史故事。
化龍池位于長沙市芙蓉區(qū)老城區(qū)內(nèi),舊稱玉帶街、鰲背街,南起大古道巷,北止人民西路?;埑貣|側(cè)是古善化縣學(xué)宮所在地,后來有知縣在學(xué)宮前橫開一路取名“玉帶街”。多年后,又有人在學(xué)宮屏墻外開渠道,橋曰“三元”,路曰“鰲背”,池曰“化龍”?;埑丶礊樯苹h學(xué)宮的泮池,化龍池的街名由此而來。
現(xiàn)在去化龍池巷,仍能看到原善化縣學(xué)宮殘存的一段照墻,即當(dāng)時大門外的屏風(fēng)墻。
【龍洲】 兩片分開的洲為什么都叫龍洲
“絕美婚紗照片拍攝地,在長沙也能拍出馬爾代夫的效果?!遍L沙三汊磯大橋南側(cè)的湘江岸邊這兩年成了熱門婚紗照拍攝地,在這些照片中,三汊磯橋下郁郁蔥蔥的小洲成了必選背景。這個洲就是龍洲,由南北兩片組成。為什么兩片洲叫同一個名字?陳先樞道出了龍洲的來歷。
以前的龍洲長約1.2公里,平均寬約300米,位于撈刀河與瀏陽河入湘江口的中間?!洞笄逡唤y(tǒng)志》記載:“在長沙縣西北,和澇塘、瀏渭二水,出湘江,有龍洲?!庇捎趦蓷l河入湘江口相距不到5公里,而龍洲距湘江東岸不遠(yuǎn),就形成了狹窄的河道。龍洲夾于兩水口之間,風(fēng)光壯闊,景象極佳。
龍洲一直被認(rèn)為是阻礙湘江、瀏陽河、撈刀河三大河流行洪所在。2005年初,出于行洪的需要,逆流2公里入湘江的撈刀河口實現(xiàn)截彎取直,入湘江口北移2公里,正對著龍洲。經(jīng)水利部批準(zhǔn),擬挖掉龍洲納入五合垸綜合整治范圍,挖掉的泥沙用于提高五合垸的地勢。2005年7月開始,大型挖泥船開挖,最后還剩下一個長200余米的“小龍洲”。因許多龍洲老居民和市民反映,經(jīng)專家論證后,最終留下一南一北兩片區(qū)域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龍洲。五合垸上后來建起的小區(qū),就是今天的湘江世紀(jì)城。
【伏龍山、龍伏山】 你知道它們在哪嗎
長沙市民熟悉的河西伏龍山,因遠(yuǎn)望山體酷似一伏臥的巨龍而得名。因東晉平叛將軍陶侃駐扎,長沙人民感念陶將軍平叛讓長沙恢復(fù)平靜,稱他“大王”,陶軍駐扎過的伏龍山也叫大王山。
伏龍山曾以桐溪寺位于此而聞名,桐溪寺古稱興國寺,位于伏龍山下,為唐代振朗禪師創(chuàng)建,是唐代名剎。寺毀后在宋朝復(fù)建,名曰伏龍庵,幾百年后再次毀損。到清代重建,因山后桐林茂密,寺前流水潺潺,改名桐溪寺。1874年,一代名臣曾國藩墓自長沙河?xùn)|金盆嶺遷葬于桐溪寺后伏龍山。2013年,曾國藩墓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長沙不僅有伏龍山,還有龍伏山,遺憾的是,龍伏山今天已經(jīng)消失了。龍伏山就是今天的建湘路,從天心閣到鳳凰臺,再到定王臺、瀏城橋、老火車站,再到小吳門、松桂園,古時是一條略呈弧形的山脈,古人借助龍伏山脈筑起城墻,捍衛(wèi)長沙古城的安全。民國初年拆除城墻后,修起了一條馬路,即今建湘路。如今山勢不再,但龍脈猶存,建湘路仍比相毗鄰的芙蓉路高出數(shù)米。幸運的是這條龍脈昂起的龍首——天心閣,奇跡般地保留下來,成了長沙的千古名勝。
【回龍山巷】
跟白沙井傳說緊密相連
回龍山巷,長沙天心區(qū)一條幾百米的小巷,緊挨著賀龍體育中心。
回龍山巷在白沙路與芙蓉中路中間,因此前山形似臥龍,故名回龍山,回龍山巷的傳說故事與白沙井息息相關(guān)。
傳說遠(yuǎn)古時期,此地為平地上的一個村莊。有一天,村里百姓賴以生存的一股清泉不見了。村里一對鄭氏兄妹,兄名回龍,妹名白沙,得知孽龍作怪占住了水源,發(fā)誓要奪回清泉。在仙姑指點下,每天中午在水源處掘地三尺,當(dāng)挖到第七個中午時,鋤頭正好挖在孽龍的鼻子上,水噴出地面幾丈高,化為一片汪洋,回龍兄妹也被洪水淹死了。洪水退后,菩薩感其兄妹舍身行善,將回龍的軀體點化成山,鎮(zhèn)住孽龍,叫回龍山;將白沙的軀體點化成水井,叫白沙井。
民間稱贊回龍為“紅龍”,在回龍山南端建紅龍廟以祀,由此有了“紅龍廟”的街名。目前回龍山巷仍有紅龍廟小區(qū)。
鏈接
龍體現(xiàn)了對傳統(tǒng)文化
和吉祥如意的追求
湖南省社會科學(xué)院(湖南省人民政府發(fā)展研究中心)副研究員周靜認(rèn)為,中華民族關(guān)于龍的傳說主要來自龍崇拜的習(xí)俗,這其實是一種人為賦予的文化內(nèi)涵。
龍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富有象征意義的神話生物,代表著吉祥、力量和獨立。地名中的“龍”字,往往寄托了人們對自然力量和神秘力量的崇敬,以及祈求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的愿望。
長沙以“龍”命名的地名非常多,逛街可以去九龍倉,放松娛樂可以去化龍池,爬山漂流可以去龍泉山、皇龍峽,露營度假可以去千龍湖、潯龍河等,坐地鐵還有龍峰站和湘龍站等著你。
長沙不少樓盤小區(qū)或商業(yè)項目起名往往含有“龍”,一方面,因為龍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神話動物,代表著祥瑞、力量和神秘,使用龍元素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;另一方面,龍在中國文化中也有著富貴、成功的寓意;此外,龍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(nèi)涵的符號,可以滿足人們對于傳統(tǒng)文化和吉祥如意的追求。